曾幾何時,人們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信有鄉村生活的朋友們都清楚,在鄉村里,天黑之后一般就沒有什么活動可以做了。基本上人們都會待在自己的房子里。晚上九點過后,大部分人就歇息了。早上則是5、6點就已經自然醒,開始了一整天的生活。
而現在在繁忙的大城市里,夜生活逐漸成為了眾多年輕男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北上廣深、重慶、成都這些城市經濟發展的很好的地方,一直都流傳著一句話,晚上12點過后,才是生活的開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晚上12點左右,才是酒吧、夜總會人氣達到高峰的時刻。
夜經濟”不斷成為城市發展重點
在北上廣深、重慶、成都這些城市經濟發展的很好的地方,一直都流傳著一句話,晚上12點過后,才是生活的開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晚上12點左右,才是酒吧、夜總會人氣達到高峰的時刻。
夜經濟的規模越來越龐大,隨之而來的是天津、杭州、青島等城市紛紛將其列入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和支持夜間經濟發展。
一般來講晚上下班過后到第二天凌晨這個區間都屬于夜經濟的范疇。
購物、餐飲、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是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夜經濟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只在少數一些城市發展的比較好,未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以著名的發達經濟體英國為例。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2017年夜間經濟占全英國GDP的6%,已成為英國的第五大產業。其中,夜經濟在首都倫敦提供了1/8的工作崗位,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
而在我國,夜間時段的消費已經占到了60%。大型商場每天晚上18到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的50%。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北京王府井是北京最著名的幾個商業經濟體之一,在夜間時段,客流量可以達到100萬人次。
其它的還有深圳夜間服務業體量占到行業一半,成都2/3的餐飲產值來源于夜間經濟。夜間經濟的比重在這些城市越占越大,夜間經濟也成為衡量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
多行業受益,餐飲首當其沖
繁忙的夜經濟中,自然少不了“吃”這件事。事實上在夜間時段,餐飲的消費是占各種消費大頭的。不單單是餐廳、美食街,在KTV、酒吧、夜總會這些地方,酒水、零食和餐品的消費都是大頭。
比如KTV,它的包廂費利潤是很少的,絕大部分利潤都是來自于酒水、零食等產品。酒吧等地方就更是如此了。
夜間消費,美食街是必不可少的,各個地方的都在推行餐飲步行街和夜間經濟結合到一起。比如西安就有大唐不夜城,是夜間經濟的聚集地。
大唐不夜城擁有多家購物中心,和各種著名美食品牌,比如海底撈、西貝,還有各種酒吧、咖啡廳,應有盡有。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在北京,其計劃推出1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培育16區特色精品夜市,對符合條件的24小時便利店予以資金支持,以此滿足城市居民及時性的夜間消費需求,帶動區域性“夜經濟”發展。
還出臺了相關規定,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
餐飲人應該如何把握“夜經濟”?
1、產品多樣化和服務
在夜市、餐飲步行街中,一般都是以小吃為主的發展模式。因為小吃品類分量比較少,一般都可以拿著邊吃邊走,這很適合夜間散步,和旅游景點游覽觀光。
所以現在的餐飲步行街基本上都是小吃為主,這就要求步行街的管理者充分安排好每一種食物的比例,多樣化是最重要的。
餐飲服務,尤其是步行街這種人蛇混雜的地方,維護好地方秩序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對于各家餐飲小店來講,臟亂差是最突出的問題。
好在近年來各個步行街都對自己的餐飲小店進行了一定的整改和規范化。基本上都能做到統一的門店裝修和服務員人員統一著裝。統一的面貌可以讓消費者們感受到專業性。
2、不僅是夜市,更要注重文化消費
如果夜間消費以文化為載體進行宣傳營銷的話,對于提升夜經濟的地位和規模有長足的好處。
故宮文化、西安眾多歷史文明古跡,這些都是以文化為內核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漸漸地,以這些文化地標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經濟圈。
比如年初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以故宮文化創新演繹為內核,疊加科技等前沿表達手段,創造出全新夜間經濟業態。以自然或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的夜間旅游區域將大放異彩,為北京“夜經濟”抹上一層濃郁的文化氣息。
又比如成都以熊貓文化著稱。于是從2018年開始,成都連續兩年在元宵節舉辦天府熊貓塔煙花秀,并在今年新增“夜游錦江”文化活動,僅一期開放的重點節點就吸引16.6萬人次旅游。
西安則是著名的大唐文化,以西安大雁塔為中心的經濟帶,以鐘鼓樓為中心再加上回民街所組成的鐘鼓樓經濟帶,這是將夜游西安打造成古都旅游新名片,“夜經濟”正融入越來越多的文旅元素。
3、提前占位,搶占市場空白
無論是多樣化的餐飲品類,還是夜經濟下的文化消費。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占位。
目前夜經濟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除了北上廣深以及一些省會城市之外,還有非常大量的城市是沒有夜經濟可言的。隨著互聯網的極速發展,人們之間的距離變的更近,大家的需求也不斷的同化。
對于很多二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夜生活也是顧客很需要的一種娛樂選擇,或者說生活方式。
那么,當夜經濟的風口來臨,餐飲人就應該提早做出相應的準備,從品類的多元化,和文化消費為入口,即打造特色地方美食夜市,為更多的城市帶來活力。
其實,不少城市就是因為沒有夜經濟,或者夜晚餐飲不豐富,而浪費了很多市場。舉個例子,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是一個三線城市。
雖然當地居民消費能力不如一二線城市,但是依靠著不錯的旅游客流,總體來說消費力是可以的。
但是,在西寧卻沒有一條自己的夜市。錦上添花看到了這一情況,于是秉持著缺啥補啥,主打差異化的思維,打造出了如今的西寧觀光夜市。
在西寧觀光夜市中,匯聚了全國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西寧本土的美食占到了7成,西北美食占到了2成,剩下的1成盤點了全國比較受歡迎的美食。大大增加了品類豐富性以及美食的文化底蘊。
當西寧夜市出現之后,迅速就把夜生活的標簽貼在了夜市身上,為游客以及當地居民的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對于游客而言,他們多了一個必須打卡的地方。經歷了一天的勞累,來到西寧觀光夜市里,品嘗著當地的特色美食,與朋友大吃一頓,享受夜晚的狂歡,給一天的旅游畫上完美的句號,讓整個旅游變成一個閉環,能夠大大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對于本地顧客而言,夜生活的長期匱乏讓人們迫不及待的來觀光夜市開啟全新的夜晚體驗。加上西寧夜市已經完成了市場占位,讓其成為了夜經濟全城消費的目的地。
可見,當新風口來臨,占位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先入為主的思想在各個領域、行業都適用。
既然夜經濟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的重點經濟體系,與其等待觀望,不如及早發現市場,并且占位市場,這樣才能夠真正把握先機,提升成功幾率。大家覺得呢?